Adobe在MAX创新大会上展示新研发的十余项影视后期处理技术 Cloak隶属于Adobe人工智能产品开发平台Sensei Cloak可一键抹除动态画面中的物体在本月16-20号于拉斯维加斯举行的MAX创新大会上,Adobe展示了其最新开发的实验性技术Project Cloak,将电线杆从画面里平滑地抹除,不细看根本分辨不出视频已被处理过。这个神器Cloak隶属于Adobe去年11月推出的人工智能产品开发平台Sensei(日语,意为老师),相对于目前主打的Photoshop、Premiere和After Effects等,Sensei被视为未来Creative Cloud的核心业务,其特点是充分运用机器学习之类的AI技术,将一整套智能服务置于Sensei这个新框架之下,为大幅提升数字体验激进地设计产品,且覆盖范围也不局限于Adobe老本行影音,连商务智能也做。在去年Sensei刚推出时,Adobe已经贡献了大概50个小产品——或者说功能更为合适,然后今年4月又与康奈尔大学联合推出了能改变视角和整体风格,自动抠图的“深度照片风格转换”,同加拿大AI初创企业Lyrebird联合推出了能根据数分钟声波纹样本来模拟原主人声音的“声音复制”等。产品和功能地密集发布表明,Adobe这家老牌软件开发商也和谷歌一样,将发展策略转变为AI优先。此次MAX创新大会一口气发布了十余项影视工业后期处理的前沿技术,除Cloak外,同样隶属于Sensei的还有SceneStitch、ProjectScribbler、ProjectDeepFill以及ProjectQuick3D,这其中大部分都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只不过没有直接在视频中抹除物体的Cloak那么亮眼。在Cloak出现之前,假如影视工作者在后期处理视频序列时发现有穿帮物体误入,摆在面前的选项有,要么舍弃该视频序列,要么裁掉一部分,或将视频的静态帧全部抽出来,作为图片用Photoshop挨个处理好再合成回去。然而,若穿帮物体处于重要画面的主体位置,则就只能采取最后一种笨办法,视频序列只有两三秒还好,长的话,需要处理的图片将会达到上千张甚至更多,所耗时间与成本都将变得无法接受,此外,重新合成的序列还会出现前后帧的些许差异,视觉观感不理想。使用Cloak则要简单得多,直接在After Effects中标记出所要移除的物体,然后等待Cloak在原物体选取填充近似元素即可,类似的功能在Photoshop中名为“图像填充”。两者的区别在于,Cloak在图像填充的基础上增加了内容感知能力,在动态画面中密集跟踪所要处理的对象,再使用深度神经网络做图像语义分割,逐帧自动抹除对象并填充合适的背景。在现场示范环节,Adobe还展示了对衣服条带标记,甚至是两个正在走动人物地抹除,效果以假乱真。Adobe并未透露Cloak正式商用的时间,考虑到Adobe Creative Cloud 2018才刚刚释出,短时间内不会再发布新的版本,则可能明年才能体验到Cloak的神奇魔法,届时,即便是普通用户,也能搞定以前专业电影工作室才能做到的特效。
文章目录
Adobe
奥多比系统公司
Adobe于1982年在美国成立,是一家生产力软件设计开发商,创始人为John Warnock、Charles Geschke。现任CEO为Bruce Chize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