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找到高效活体组织打印方法该方法提高了细胞存活率,可用于大规模打印活体结构 打印出的活体组织能用来修复器官或做药物筛选8月15日,英国牛津大学在其官方发布消息称,该校学者与布里斯托尔大学合作完成一项研究,已找到一种新方法可高效实现活体组织的3D打印,相关论文已在《自然》子刊《科学报告》上发表。主导研究的是该校化学系化学生物学教授Hagan Bayley所领导的团队,队内有14位博士后、7位研究生和技术员,已经算一个比较大的实验室,因而研究的领域也相当广阔,从蛋白质化学、分子遗传学、生物物理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都有涉猎。他们大部分工作集中在膜蛋白,探究它的基本特性及其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历来,生物组织的3D打印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和普通材料比起来,生物组织的构成元素——细胞经常会在打印结构内自由移动,导致结构如同沙子一般坍塌,不仅如此,细胞还挑剔所处的环境,如果细胞细胞死亡的话,即便组织结构能够成形,也没有多大意义。因而,当今世界上根本就没什么3D打印出来的生物组织活体实例。2013年,Hagan Bayley实验室观察到一种现象,浸没在烃溶剂中的水滴可以通过脂质双层连接以形成稳定的网,这个网一方面可以固定住细胞,起支撑作用,一方面还能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其后这4年时间,他们便在尝试将细胞包裹在纳米级的液滴中,形成脂质涂层,然后逐层组装,像堆积木一样制作成更大的活体结构。人眼所能见到的任何生物组织,都是由极为复杂且规模庞大的活体结构组成,这就像大型建筑都是由无数的混凝土块儿和钢结构搭建的一样,虽然Hagan Bayley制作的结构还要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但起码已经指明了一条道路,当有足够能力把活体结构规模化、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起来的话,就能模拟器官的功能。当然,要实现《第五元素》电影里那样的人体打印还不太现实,因而当前Hagan Bayley实验室还在与布里斯托尔大学细胞与分子医学学院的Adam Perriman博士研究如何用相对便宜的方式大规模打印出活体结构,替代人工低效率地堆砌,只有这样,生物组织打印才有实用价值,哪怕打印不出器官,只要有一小片生物组织都足以拿去修复人体器官,或者用于药物以及毒素的筛选,不至于每次都要拿动物做活体试验。而从长远来看,这项技术势必会对医疗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以器官移植为例,即便找到合适的捐赠者,都还有可能因器官排异反应而失败,人财俱损,而用患者自身细胞打印器官的个性化医疗方案则安全得多。
文章目录
Hertford College, Oxford
牛津大学赫特福德学院
牛津大学化学系于1860年在英国成立,是一所化学生物学研究机构,创始母机构为牛津大学。现任主管为Mark Brouard。
评论